高性能计算将进入“大计算”时代。高性能计算不仅在传统科学与工程计算领域承担重要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作用,同时与云计算、大数据的融合趋势也日益明确,计算的定义变得更加广泛。可以预期,在下一代五年,我们将迎来超级计算性能进入百亿亿次时代,这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创新的机会与可能性。
为促进海内外超算技术和应用创新的交流,分享潮流高性能计算应用,亚洲超算协会(Asia Supercomputer Community)将举办2015高性能计算用户大会,并邀请国内外著名高性能计算研究与应用专家共同分享和交流高性能计算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
此外,大会还将于9月23日全天举办的众核计算技术精讲训练营,体验众核计算魅力,掌握最新潮流技术。
最潮流、最热门的高性能计算应用趋势分享:
高性能计算创新成果和前沿应用:
众核计算技术训练营,让您深刻体验MIC使用之道
报名参加2015年高性能计算用户大会即可免费享受该培训
上午 | 时间 | 报告主题 |
MIC技术理论分析 | 9:00-9:30 | MIC众核技术及其架构深度解析 |
9:30-10:10 | MIC计算编程 | |
10:10-11:00 | MIC优化思路与方法 | |
11:00-12:00 | MIC大规模计算应用设计策略 | |
下午 | 时间 | 报告主题 |
MIC技术理论分析 与Case Study |
14:00-15:00 | Intel MIC调试/调优工具分析 |
15:00-15:40 | 案例1:深度学习应用MIC并行设计与实现 | |
15:40-16:20 | 案例2:石油勘探偏移应用MIC并行设计与实现 | |
16:20-17:00 | 案例3:大规模线性方程组求解MIC并行设计与实现 |
钱德沛 国家863计划“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钱德沛教授多年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计划和企事业委托开发等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曾主持了西安交通大学校园网的建设。在863专家组工作期间,作为责任专家,组织了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中国国家网格等的研究工作。Earl C. Joseph II
IDC 副总裁 IDC HPC User Forum执行总监
Thirt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computer industry with a focus on technical computing and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Founded and operates a HPC User Forum,Lead market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 functions for four major U.S. corporations. Won an 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 case on supercomputers.Dr.Yoon Ho 劳斯莱斯公司高性能计算技术总监
Rolls-Royce,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Technical Lead Design Systems Engineering Interests: HPC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颜水成 新加坡国立大学Associate Professor
Dean’s Chair Associate Professor a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d the founding lead of the Learning and Vision Research GroupDr. Yan's research areas include machine learning, computer vision and multimedia, and he has authored/co-authored >450 technical papers over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topics, with Google Scholar citation >19,000 times and H-index 58.罗国安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发中心书记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中心书记,拥有非常丰富的地质勘探数据处理经验,曾参与过多次BGP重大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王琤 阿里巴巴计算资深专家
阿里花名长仁。在阿里巴巴主要负责专用计算的推广及实践,面向特定领域问题针对特定硬件体系结构的实现优化。针对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各算法,在IA微架构实现优化,GPGPU,众核,FPGA加速都有丰富的经验,相应优化成果在阿里内广泛被采用。目前在阿里云主要负责阿里异构计算集群建设以及云上高性能计算输出工作。周杰 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科学家、深度学习研究院算法组和自然语言理解组负责人
在物理和计算机领域各个顶级期刊会议均发表过多项工作, Phys. Rev. Lett.(物理), ACL(自然语言), NIPS(机器学习), 其工作曾被Nature杂志撰文单独高度评价。当前的主要工作为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处理和学习海量数据, 主要关注GPU以及MPI的并行计算, 算法优化, 时序网络学习等。王占一 奇虎公司数据挖掘专家、天眼数据挖掘组负责人
目前主要从事于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异常检测、复杂网络分析方向的研究。2011年,在文本检索权威国际评测TREC中排名第一。2015年,论文入选信息安全领域顶级会议Black Hat,并做报告。曾在Nature在线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国内外知名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译有《数据驱动安全》一书。孙志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02年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2002~2007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7~2013在厦门大学任职,2013年8月起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鲁继文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加坡高等研究院研究科学家、清华大学2015年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加坡高等研究院研究科学家、清华大学2015年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接受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IEEE汇刊论文27篇 (含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4篇),ICCV、CVPR、ECCV等计算机视觉领域一流会议论文17篇。目前为IEEE高级会员,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Neurocomputing和IEEE Access的编委 (Associate Editor),国际会议WACV 2016、ICME 2015和ICB 2015领域主席 (Area Chair),VCIP 2015特别分会主席 (Special Session Chair)。先后在领域重要会议CVPR 2015、FG 2015、ACCV 2014、ICME 2014和IJCB 2014上做教学报告 (Tutorial)。李明 太原理工大学数学学院 教授 博导 副院长
先后在美国、法国、香港作高级研究助理和研究员。现任太原理工大学数学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高分山西数据与应用中心常务副主任,负责筹建山西省云计算中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科技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累积科研经费550多万;发表SCI论文20多篇,英文专著1部;担任SCI期刊《国际计算方法杂志》编委,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vel Idea:Mathematics》的主编,全国计算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2013年获得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2014年科技部863项目评审专家;第五届国际反问题理论与计算分析研讨会主席;多次受邀在台湾、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际计算方法大会上作邀请报告;第六届国际计算方法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刘通 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亚太区主席,ISC组委会委员
刘通先生任HPC Advisory Council亚太区主席,负责搭建国内、亚太区与国际HPC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他同时兼任Mellanox公司亚太市场开发总监负责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开发、战略合作及技术推广,在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付昊桓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兴趣为地球与环境科学方面的高性能计算;使用图形处理器(GPU)以及大规模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运算架构实现更高效更快速的科学计算;可适用于异构运算环境的编程支持环境;高性能计算结构的系统模拟。刘军 浪潮集团高性能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
负责浪潮高性能计算业务的销售市场、产品研发、应用服务等工作。拥有15年的HPC经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王泽寰 NVIDIA深度学习技术专家
2012年加入英伟达,现任英伟达高性能计算开发技术工程师。主要负责多媒体智能分析领域。参与多个视频分析,分子动力学应用,网络安全,生物特征识别GPU项目的开发。郭鹏 浪潮存储资深产品经理
浪潮资深存储产品经理,参与并主导多款高性能存储系统的规划和推广工作,目前主管面向云计算时代的海量存储系统的市场分析、产品规划和应用推广;在担任当前职位之前,曾从事多年的存储系统软件开发和存储系统集成方面的应用推广工作;刘周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空气动力学研究,飞行器动态特性研究等。长期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从事CFD数值软件开发和应用工作。何炳胜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赛队指导老师
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任教之前,何博士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所(2008-2010)系统研究小组,从事云端超算系统研究。何博士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9-2003),2008年获取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目前,何博士的研究课题包括云端计算,数据库及由通用GPU加速的高性能计算。他所参与的研究论文经常发表于国际顶级会议及期刊,包括ACM TODS, IEEE TKDE, ACM SIGMOD, VLDB/PVLDB, ACM/IEEE SuperComputing, PACT, ACM SoCC, 及 CIDR。同时,他曾荣获2007-2008年度IBM全球博士生英才奖及2010-2011年英伟达学术合作伙伴。叶纬材 中山大学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参赛队指导老师
中山大学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11年于中山大学信息与计算专业理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计算,生物信息处理,信号处理。 曾经担任中山大学ASC代表队教练组成员 ,参加 13至15年三届比赛。魏健 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要负责浪潮HPC软硬件及系统实现技术的跟踪研究,HPC系统测试规范的建立以及优化方法的研究,负责HPC整体方案和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张清 浪潮HPC应用研发经理
先后主导和参与多个CPU多核并行计算、GPU计算、MIC计算,FPGA计算等项目。在生物信息、石油、CFD、金融、气象、互联网等HPC应用领域都有丰富的CPU、GPU、MIC研发经验,全球第一本MIC专著《MIC高性能计算编程指南》作者之一。赵帅 浪潮高性能计算系统架构师
主要服务方向为大型HPC数据中心方案架构、系统选型、用户咨询等方面。参与并负责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校级计算中心的方案设计及咨询。在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等方案有丰富的经验。王渭巍 浪潮高性能计算系统架构师
主要工作领域为高性能计算相关技术,《高效能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应用》编者之一,ASC组委会成员。
“根植应用 引领创新”2015年高性能计算用户大会
时间:2015年9月24日
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 82581082